本文修订于 2022-09-28 请核对首次阅读时间

2004年3—5月,为了配合北京一〇一中学二期翻建工程的建设,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一〇一中学“交流中心”、“办公楼” 、“音美艺术楼”三处施工区域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现简报如下:

一、地理位置与发掘概况
一〇一中学位于圆明园内绮春园的西南侧(图一)。该地区湖泊密布,水道纵横,堤岸旁有各式亭台、殿阁点缀其间,地下建筑遗址和湖池遗迹十分丰富。 根据一〇一中学所翻建区域的现状,将此次考古发掘范围划分为以下四个区域:I区:湖区。 II区:湖区。 III区:湖区水道(闸门)。 Ⅳ区:招凉榭遗址。

一〇一中学翻建项目考古发掘报告-梦回圆明园

通过前期对这四个区域大面积的考古钻探工作,初步摸清了地下遗迹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区域的重要遗迹进行了针对性的考古发掘。

二、发掘情况
(一)第I发掘区
第1发掘区位于一〇一中学西南侧,该建筑项目为“ 交流中心”,北距 “教学楼”13米,西距“办公楼”20米。 此次发掘以建筑区西南角为基点,布10×10平方米的探方12个,南北向2×21平方米的探沟1条。 总计发掘面积1242平方米。

1.地层堆积情况
发掘湖区内地层堆积可分为4层,现以T0606为例加以说明。
第①层:黄褐色渣土层,厚0.2-0.8米,土质松散,内含有红砖碎块、水泥渣、塑料袋等现代遗物。该地层北侧较薄,南侧较厚,呈坡状堆积,是现代人为填垫而成。
第②层:浅灰褐色土层,厚0.15—0.25米,土质松散,内含有红砖碎块、白灰渣等杂物,是现代人为填垫的渣土。
第③层:深灰褐色土层,厚0.2-0.4米,土质较硬,略黏,内含有红砖碎块、白灰渣和少量青花瓷残片,是近代人为堆积。
第④层:深黑褐色土层,厚0.15-0. 3米,土质松散,内含有大量水草根、田螺壳等杂物,为湖底自然沉淀淤积而成。
④层下为纯净的黄沙土层,松散纯净,无杂物。

2.湖堤岸结构
第1发掘区湖岸平面呈“八”字形,东侧较窄,宽10米,向西渐宽,宽约40-80米。湖堤岸平面呈不规则弯曲状,内侧用巨型自然石块错缝垒砌护堤。石堤残存高1米,石堤与土岸间隙用白灰三合土填充踏实。 因年久大部分已坍塌,石堤内侧用柏木桩1—3排坚固,柏木桩残长1.1—1.3米,顶端较粗,桩径0.4-0.6米;下端削斜尖,桩径较细,约0.03-0.04 米,内侧第一排主桩与石堤基石相抵靠,自外向内倾斜,倾斜角约为5°,钉入地下的桩身长1.1米,主桩、辅桩间距0.08-0.1米。

(二)第II发掘区
第II发掘区位于一〇一中学中南部,该建筑项目为“办公楼”。其北侧34米处是学校礼堂,中间有一条东西向公路相隔,南临湖池4米,东距土山25米。
根据前期钻探勘查结果,确定了湖堤岸的走向与分布情况。自东至西布探沟8条,除G1为东西向外,余者均为南北向。 发掘总面积达188平方米。

1.地层堆积情况
湖堤岸内侧的湖区地层堆积可分为四层,现以G1为例说明:
第①层:黄褐土层,厚0.55-0.7米,土质松散,内含有红砖碎块、水泥渣、白灰渣等现代遗物,为渣土堆积层。
第②层:灰褐土层,厚1.2 —1.5米,土质较硬,略黏,内含有白灰渣、青灰色碎砖块、灰瓦残片等,为近代人为堆积。
第③层:深灰褐色土层,厚0.3米,土质较硬,略黏,内含少量树叶、蚌壳等物,为湖内淤泥层。
第④层:深褐色土层,厚0.2-0.3米,土质较为松散,内含有大量水草根、田螺壳等物,为湖底自然沉淀的腐殖物堆积层。

2.湖堤岸结构
II区G1内为一段狭长的水道,堤岸25米,残存深度1.8米,堤岸平面呈不规则弯曲状,斜坡底部微缓,未见石结构护堤。
G1向南堤岸渐宽,进入湖区内,堤岸向东西两侧延伸,西侧湖堤岸亦呈弯曲状,部分地区有巨形自然石块垒砌的护堤,内侧有柏木桩稳固,因年久大部分已坍塌。

(三)第III发掘区
第III发掘区位于一〇一中学中部东侧,该建设项目为“音美艺术楼”,东侧是学生公寓,相距21米,西南方距礼堂3米。
根据考古钻探的结果,我们针对性地在发掘区内布探沟5条,除G5为南北向外,余者均为东西向。总发掘面积为200平方米。

1.地层堆积情况
通过考古发掘,此处的湖区内地层堆积可分为4层,现以G3为例加以说明:
第①层:黄褐色土层,土质松散,厚0.6-0.95米,内含有白灰渣、炉灰渣、水泥块等杂物,并遗有现代红砖墙基、暖气管道等现代建筑设施,为现代人为填垫堆积而成。
第②层:浅灰褐色土,厚1.1米,土质较硬,略黏,内含有青灰色砖块、板瓦、筒瓦残片等遗物。
第③层:深灰褐色土层,厚0.3米,土质较硬,略黏,内含有蚌壳、田螺壳、树枝、草叶等杂物,为近代自然淤积层。
第④层:黑褐色土层,厚0.2 —0.3米,土质松散,内含有大量水草根、田螺壳、蚌壳等杂物,为湖区底部腐殖物堆积层。

2.湖堤岸、附属建筑设施的结构
通过这次发掘我们认识到:该地区原为一条南北向狭长水道,中部(G3)设有燕尾式闸门一道,现以G5、G3为例加以说明:

1.堤岸结构:堤岸平面呈不规则弯曲状。两岸相距6—12米,现存深度0.6米。堤岸内侧用巨型自然石块错缝垒砌护堤,石堤与土岸中间的空隙用白灰三合土填充并踏实,因年久大部分均已坍塌,未见有柏木桩痕。

2.闸门水道:位于发掘区中部G3内,中部为长方形水道,中间设木结构板闸一道,镶嵌于东西两侧的石堤凹槽之中,底部用条石错缝平铺,对接处以银锭铁桏钉加固。其南北两侧用条石砌燕尾式护堤。中间水道南北长2.6米,东西宽3.85米,残高1.1米,条石规格为1.3×0.5×0.45米。中间木闸板长4.1米,高0.25米,厚0.15米。木闸上部东西两端各设有长方形榫窝3个,窝长0.15米,宽0.25米,深0.05米,用松柏木加工而成,南北两侧燕翅与水道石堤夹角为35°。
燕尾式闸门水道两侧均用条石错缝砌护堤,石堤与土堤间用自然石块夹白灰砌有金刚墙一道,宽0.8米,墙外侧与土岸间用白灰三合土填充踏实。

(四)第Ⅳ发掘区(招凉榭
招凉榭遗址位于一〇一中学西南侧,北距第I发掘区2米,西距中学办公楼23米。该遗址原四面环水,位于湖中,现地貌呈丘形,其上堆积一层黄褐色土,质地松散,内含有大量碎砖、残瓦,中间分布较薄,厚0.15米,四周较厚约0.3米,为建筑毁坏后遗留的瓦砾堆积,此处发掘面积为660平方米。因该建筑屡遭破坏,上部建筑已无存,现仅存部分台明、柱础及地下基础(图二)。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〇一中学翻建项目考古发掘报告-梦回圆明园

1.主体建筑(台明)的结构
招凉榭主体建筑的台明平面呈长方形,方向180°。其上分布石柱础6排,从柱网的分布情况分析,此处建筑面阔五间,南北两侧分别设有前、后廊道。东、西、南三侧居中建有台阶,可通月台。北侧台阶由如意石堆积垒砌可直达水中。
台明周边用条石包边、包角,四角呈圆弧形,东西21米,南北13.7米(至台明外边),残高0.6米。 自南至北台明上有石柱础六排,础石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檐柱础,规格较小,形制为方础,边长0.7×0.7平方米,上部中间圆鼓,直径0.45米,中有圆形榫窝,直径 0.08米,深0.05米,总体厚0.25米,另一种檐柱础石鼓上没有榫窝,规格与第一种相同。

第二种:金柱础,规格较大,形制为方础,边长0.8×0.8米,总体厚0.32米,顶部鼓径0.32米,中有榫窝直径0.11 米,深0.07米;另一种金柱鼓台上没有榫窝,鼓径0.54 米,总体厚度0.27米。
台明下面四周铺有散水,宽0.6 米,上铺青灰色条砖下加白灰并用条石砌基,散水自内向外倾斜,坡度5°。

2.东侧、西侧及南侧月台
分别位于招凉榭台明的东、西、南三侧。 现以保存较为完整的东侧月台为例加以说明:
台基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5.5米,南北长12米(至台基外边),四周用条石垒砌,四周夹角均为直角。东侧条石上中有凹槽一道,宽0.15米,深0.1米,其下为三合土地基。西侧台基与此相对称,规格形制相同。
根据包边条石现存状况推测,台基上南、北、东三侧原设有石勾栏。

3.北侧如意石踏步
位于主体台明北侧中部,用巨型自然石块铺砌而成,残宽6米,残长4米,石厚0.2-0.4米。自然石北侧靠近湖区的边缘地带,下柏木桩加以固定,以防石块滑脱,木桩与石块相抵,伸入地下0.8—1米,下端削成斜锥状。

4.地基
为了解招凉榭的地基结构,在保证不破坏原址的原则上,我们在台明西南、西北两侧分别开探沟两条。 现将此处的地基结构介绍如下:

招凉榭的地基自上而下可分为8层:
第①层:厚0.4米,质地坚硬,白灰三合土穷筑。
第②层:厚0.3米,质地坚硬,白灰三合土穷筑。
第③层:厚0.25米,质地坚硬,白灰三合土穷筑。
第④层:厚0.2米,质地坚硬,白灰三合土穷筑。
第⑤层:厚0.17米,质地坚硬,白灰三合土穷筑。
第⑥层:厚0.15米,质地坚硬,白灰三合土穷筑。
第⑦层:厚0.24米,质地坚硬,白灰三合土穷筑。
第⑧层:厚0.5米,用自然石块与白灰三合土混合穷筑而成。其下为湖底腐殖物,厚0.15米,内含有水草根、蚌壳等杂物。有素穷痕迹。
白灰三合土由白灰、灰褐色亚黏土和少量黄褐色细沙土以约为 2:5:1的比例组成,拌浆后逐层穷筑,坚硬若石。

三、结语
通过这次考古发掘,我们对海淀一〇一中学圆明园中长春园内西南部湖区的分布、堤岸的走向、结构、营造方式以及燕尾式闸门水道的结构,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考古发掘所取得的资料和史料与文献记载的位置、数据基本上相吻合。
另外通过对Ⅳ区招凉榭的发掘,我们了解了该处古建筑基础、台明的营造方式。
从资料上可以看出,招凉榭原建千湖区中心位置,四面环水。地下基础自湖底逐层筑起,主体建筑东、西、南三侧建有台基,基上四周设石结构勾栏,北侧用自然石块堆砌一平台,基部用柏木桩稳固,为停泊游船之用。

圆明园亦称“万园之园”,因其历经沧桑、屡遭劫难,现遗址保存尚好,是北京地区乃至中国的一块古代园林建筑艺术的瑰宝。按规划一〇一中学对其校内翻建,应处理好现代建筑与文化古迹保护之间的关系。

一〇一中学翻建项目考古发掘报告-梦回圆明园

一〇一内新建的招凉榭(非原址)

一〇一中学翻建项目考古发掘报告-梦回圆明园

一〇一内新建的招凉榭夜景(非原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