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然大公,亦总称双鹤斋,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福海西岸,主景居西北隅山水间,是一处园中园。南北全长320米,东西宽160米,占地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50平方米。廓然大公一景建自康熙朝后叶,初名深柳读书堂,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胤禛赋“园景十二咏”即有深柳读书堂诗目。雍正四年(1726年)有增建,次年二月挂讫御书“双鹤斋”、“深柳读书堂”、“天真可佳长”、“芰荷深处”、“采芝径”、“环秀山房”匾。乾隆三年(1738年)九月御书、次年九月挂讫的匾额有“廓然大公”、“四面云山”、“落花水面皆文章”、“山高先得月”和“眺远亭”。本景乾隆九年成图后,从十九年(1754年)起北部又有大规模改建增饰,次年十月挂讫御书匾“绮吟堂”、“丹梯”、“峭茜居”、“喷雪亭”、“影山楼”、“澹存斋”、“存素”、“静嘉轩”、“琢雪”、“启秀亭”和“延青洞”。乾隆二十年御制“廓然大公八景”诗中尚有“规月桥”、“披云径”、“韵石淙”之目。此次改建,境仿无锡惠山寄畅园景致,叠石亦模盘山静寄山庄云林石室之山石为之。嘉庆御制“双鹤斋”诗句云:“结构年深仿惠山,名园寄畅境幽闲”。
1860年圆明园罹劫时,双鹤斋一景基本幸免于难。同治十三年(1874年)试图择要重修圆明园时,曾令全面修缮本景,并传言同治帝将临幸驻跸,招致醇亲王奕譞等联名谏阻,只好作罢。光绪朝查勘本景时,留存的破旧建筑尚有双鹤斋、廓然大公殿、临河画廊房、绮吟堂、采芝径、丹梯、峭茜居、妙远轩、影山楼、静嘉轩、澹存斋、眺远亭、启秀亭、规月桥廊、鹄棚,及游廊、南边值房、库房和环秀山房。直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仍奉旨粘补修理双鹤斋、环秀山房等处桥梁,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并屡至双鹤斋等地游观。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双鹤斋等处残存的少量园林建筑,全部毁于战乱之中。本景遗址南部山环一带自1918年起逐渐成为一处民居村落计34户,2000年已全部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