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修订于 2024-03-19 请核对首次阅读时间

东北义园地处海淀区西苑,东与圆明园相邻,西与颐和园向望,南与挂甲屯相对,由东、西两座墓园组成。东园位于澄怀园区域,澄怀园曾是清康熙年间索额图的赐园,时称“索家花园”,至雍正年间,该园又归大学士张廷玉所有,改名“澄怀园”。咸丰十年(1860年)与圆明园一同毁于英法联军之役,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又经历八国联军战乱,最终论为废园归属清内务府名下。民国年间,逊清王朝将澄怀园赐予总管内务府大臣绍英,时称“绍英花园”。西园位于达园区域,达园是清末九门提督、懋盛堂主王怀庆,占据圆明园大宫门外善缘庵、慧福寺,以及东扇面湖区域修建的花园,北墙西边是圆明园大宫门遗址,西有东扇面湖及一亩园,占地约200多亩。

“忠孝节义”东北义园之沉沟往事-梦回圆明园

大宫门外区域平面图(样074.421号局部)

“忠孝节义”东北义园之沉沟往事-梦回圆明园

“平安就日”图中描绘的扇面湖区域

九一八事变之后,大批东北军官兵及东北籍民间人士入山海关来到北平,许多难民也涌入北平,一些东北籍人士在山海关内逝世。1933年,东北军少帅张学良主持成立的“东北难民救济院”决定出资购买一处墓地,同年“东北难民救济院”买下澄怀园区域,又于1935年经马忻卿先生介绍买下达园区域,共约300余亩土地开始建东北义园,东园墓区,先人工填平园内的河池,拆除假山、亭子等,并用压路机铺白灰胶路,垒砌虎皮石墙,墙外绕院一周还有一条环河。东北义园的主体建筑都在达园内,有接待室、灵堂、灵车库等。大灵堂是十间带廊房,小灵堂为三间,免费供应丧户。并备有灵车,拉车的马匹需临时向外面马车行租借。停灵房设在达园北墻内一所大院里。刻有“东北义园”四个大字的石碑就在达园正门里。这四个字50年代由东北中学校长王化一主持修刻,文字拓于泰山岱庙一部金刚经石刻,今石刻以无存。

“忠孝节义”东北义园之沉沟往事-梦回圆明园

东北义园平面图(1930年代)

东园墓区分忠、孝两区,忠区为收费区,孝区为免费区,每穴宽6尺,长1丈,一个墓最多占4穴地,合葬最多占8穴地,而且只有收费区才能合葬。西园墓区则分节、义两区,东西向座落,大门座西朝东,正中有一圆形甬路上立有一块无字龟石驮碑。节区是收费区,义区为免费区。西园内曾有一片柏树纪念林,约30棵左右,开园时由管委会委员们栽种,其中路南第一棵为张学良将军亲手栽种,可惜于1962年被当地农民毁掉。

“忠孝节义”东北义园之沉沟往事-梦回圆明园

“三义杨神”现状

在东园墓区的东北角,有三棵粗壮高大的白杨树,原位于圆明园福园门外与澄怀园间,躲过1860年大火幸存,树龄已三百余年,三颗杨树俗称“三义杨神”。前来义园祭祖扫墓人士将此作为风水象征,树下多挂有“有求必应”字样的布条,并成为东园墓区中特有的景观。

建国之初,高纪义担任管委会委员兼义园经理。日伪时期,川岛芳子强占北京西单奉天会馆,改名“满州同乡会”,并接收了东北义园,管委会主任是一位姓秦的日本军校毕业生,高经理继续留任。抗战胜利后,委员会改组,万福麟任主任,委员有马占山等几十位。新中国成立后,委员会再次改组,由宝航担任主任委员,东北同乡会会长王化一任义园经理。

西园墓区以西扇面湖边曾有90亩土地出租,一直到1958年12月,西扇面湖和旁边土地交海淀公社,达园交中直机关,此时东北义园只剩东园、西园中两处墓地区域。

“忠孝节义”东北义园之沉沟往事-梦回圆明园

西扇面湖及以西均沦为稻田(1965年卫星图)

1961年3月,东北义园由北京市民政局接管,市民政局于1960年10月12日专向市人民委员会呈《关于接管东北义园和万安公墓的请示》,其中提到:

东北义园是1935年,经东北旅京人士张学良等倡议,由东北难民救济委员会拨款购地筹建的,用途是埋葬在京死亡的东北人。解放后,设有东北义园管理委员会,下设常委七人:阎宝航,全国政协委员;王化一,内务部参事;杜超杰,外交部基建办公室主任;王之相,九三学社秘书长;窦咸青,无业。宝航任主任委员,并由宝航、王化一、杜超杰三人组成管理小组,负责领导和管理东北义园的工作,另有工作人员九人,负责办理日常的具体工作。

东北义园现有土地150亩,已埋坟2740座,还可埋葬2400座。其中分自费区和免费区两部分。自费区东北籍死亡人埋葬每穴收费26元,非东北籍的每穴收费130元。免费区专供无力缴纳穴费的东北籍死亡人埋葬。东北义园收入绝大部分是果木生产,少部分是墓穴、大车收入和银行存款利息等,除去开支,尚有结余,到1959年,累计结余26000元。1959年全年收人37950元(果木收入34854元,其他收入3096元),开支23826元,结余14124元。1960年计划收入55000元。在园内有房屋28间,大车一套,桃树、葡萄树及新栽苹果树共计2045株。

···内容省略···

我们意见,东北义园是一个封建地域性的福利事业,在墓穴的管理及收费的规定上都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为了统一经营管理全市公墓,便于对上述两个公墓进行整顿和社会主义改造,拟由我局将东北义园及万安公墓加以接管,接管后,对于这两个公墓的财产暂时不动,工作人员作适当调整。

1961年9月22日东北义园管委会与市殡葬管理处办理了移交手续,由宝航、王化一、杜超杰和殡葬管理所负责人双方签字生效。市民政局接管以后,由西北旺果树队(后改为西北旺农场)管理。“特殊时期”前后将“西苑公墓”改名为“西苑福利园艺场”。公墓停埋,甚至有砸碑毁墓等过火行为。“特殊时期”结束后东北义园也得到新生,恢复为墓地,至80年代东园墓区又新建骨灰墓,还不断有前来寻祖扫墓之人。1992年6月根据市民政局决定,西北旺农场将“西苑福利园艺场”交由殡葬管理处接管,改名“西静园”。

“忠孝节义”东北义园之沉沟往事-梦回圆明园

“西苑福利园艺场”时期的东北义园(1973年卫星图)

1994年底,为改善墓园条件,市民政局所属八宝山礼仪公司与香港新宝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北京市西静园殡仪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静园公司),由八宝山礼仪公司提供东园墓区82.5亩土地、港方出资1000万美元共同开发骨灰安置设施项目。1995年,经北京市批准,西静园公司介入对东北义园进行改造,欲规划为具有古典园林特色的、地下寄存骨灰的纳骨公园。1996年工程开工时,因施工将东园2600余座老墓迁出,亡人遗骨起出火化后,骨灰暂存在西静园公司临时设置的骨灰堂内。西静园公司与500余户墓主(涉及600余份骨灰)签署协议,承诺两年内完成基建项目,将骨灰免费安置在新建的骨灰安置设施中。初期,港方投入资金270万美元,完成了骨灰安置设施的地下主体工程,1998年因港方法人代表携带公司公章和相关文件逃走,西静园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港方后续资金无法到位,致使该项目无法继续进行。由于工程停滞,迁出的骨灰无法安置,亡人家属意见很大、多次上访,被市政府列为“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重点单位”。在2005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张钟宁等13名代表联合提交了“关于建设好东北义园的建议”的议案(第5641号)。2007年前后,市殡葬管理处委托北京市殡仪服务中心代管西静园公墓。后经多方筹措资金,2008年恢复了骨灰安置设施的建设工作,2010年建成地下骨灰安置设施,开始实施骨灰回迁。

“忠孝节义”东北义园之沉沟往事-梦回圆明园

已废弃的骨灰安置设施项目建筑

“忠孝节义”东北义园之沉沟往事-梦回圆明园

2010年建成的地下骨灰安置设施

因诸多原因2003年前后西静园公墓便停止营业,其后无新增墓地,当时东墓区有老墓2600余座;西墓区除850座老墓外,后建骨灰墓2000余座,骨灰墙安置骨灰250余份。在海淀区政府《关于“东北义园”有关情况的报告》内容中,提到:

根据国家文物局和市政府正式批复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东北义园”所在地区属于遗址公园墙外区,规划用地性质为绿地。为提升圆明园周边环境,2009年我区委托清华规划院编制完成《圆明园遗址公园墙外区环境整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整治方案》),规划范围约118.43公顷,“东北义园”在此范围。我区和市规划委对《整治方案》进行了多次研究,经过专家评审,认为《整治方案》符合圆明园遗址公园的规划范围、定位、原则,有利于提升和完善周边地区环境质量,原则同意方案确定的墙外区规划用地性质、功能分区布局,并要求以传统建筑形式、平房为主。其中就“东北义园”等单位搬迁问题,考虑到其历史沿革和改造难度,专家建议近期可以保留,远期积极创造条件搬迁。

今年上半年即将完工对外开放一亩园公园,恢复了西扇面湖区域、一亩园娘娘庙及部分御路的历史风貌,并将达园内尚未归还的前湖碑复刻,立于西扇面湖西岸,一亩园村按规划修建为绿地,并预留了与大宫门连接的御路,而位于西扇面湖以北的西静园公墓则被围墙包围,静静的述说着民国至今的往事沉钩,《关于“东北义园”有关情况的报告》已经距今12年有余,其中提及的西静园公墓搬迁至今未能提上日程,期待有朝一日,西静园公墓及达园等,能够还大宫门遗址区域一个完整的遗址范围及历史风貌。
 
“忠孝节义”东北义园之沉沟往事-梦回圆明园

一亩田公园平面图

“忠孝节义”东北义园之沉沟往事-梦回圆明园
恢复历史风貌的西扇面湖(2024年3月摄)

远处松树林为西静园公墓西园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