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影概况
拍者姓名:谢满禄
拍者生卒:1849-1936
拍摄年代:1880-1884
拍者国籍:法国
拍者著作:《我在北京的四年:1880-1884》
旧影简介
本文修订于 2021-10-12 请核对首次阅读时间

长春园宫门于乾隆十二年(1747)建成,宫门五间,专供皇帝出入。门楣挂乾隆十二年(1747)六月御书”长春园”黑漆铜字玉匾一块。此门盛时列序于圆明园大宫门之后,俗称二宫门。宫门门殿通面净宽17.28米,明间宽3.84米,次间各宽3.52米,梢间各宽3.20米,后廊深2.56米,檐柱高4.03米,径0.32米,台明高0.86米。宫门前月台南北深12.80米,月台上安设铜麒麟一对,麒麟身长1.60米,高2.11米,连同石须弥座通高3.26米。月台外侧有东西朝房各五间,各间面宽3.20米,进深4.48米,前廊深1.28米。宫门前有倒丁字形甬路、路宽3.84米,正南为大影壁,影壁长28.80米。

谢满禄旧影今夕(四)-梦回圆明园

长春园宫门区(张宝成绘)

谢满禄旧影今夕(四)-梦回圆明园

长春园宫门旧影

谢满禄旧影今夕(四)-梦回圆明园

长春园宫门现状

长春园宫门前铜麒麟,当为原置圆明园大宫门者。乾隆二十八年(1763)大宫门改安铜狮,铜麒麟移至此处。1860年圆明园罹劫后,铜麒麟幸存一只,1937年6月移至颐和园,今存仁寿殿前,造型雄伟、精美生动。长春园官门遗址,1988年辟为圆明园遗址公园出入门。

长春园宫门区,2001年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进行了全面考古发掘。从2008年起开工复建长春园宫门,2009年9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外景参观),2016年10月18日完全对游客开放出入。

—————————————————————————-

海岳开襟一景,位于思永斋正北湖心,居圆形石砌崇基之上,四周环水,东西南北各设码头。海岳开襟岛直径约90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本景的东西两侧河外,建有多处点景亭斋。
海岳开襟(悬”青瑶屿”匾)及东西对岸的”萝溪烟月”亭、”流香渚”亭等,均于乾隆十二年(1747)九月基本建成并挂匾。乾隆四十三年(1778)、五十六年(1791)曾两次遵旨全面修缮海岳开襟,当时本岛共有楼座、殿宇、平台、游廊十五座八十九间,即三覆檐四出轩式正楼一座,重檐穿堂配殿两座,重檐方亭四座,弧形游廊四座三十六间,另有琉璃牌楼四座十二间。
海岳开襟楼为三覆檐四出轩式建筑,正楼为三檐,四面各接重檐抱厦一座。下层四面各显五间、中层、上层四面各显三间,中层周围安庑座摩檐廊。各层檐均安斗科天花,头停为十字琉璃脊。角梁椽子刷绿,柱木装修光朱油,乾隆四十三年(1778)遵旨照旧油饰彩画。此楼壮丽高敞,为清帝登高望远佳处。

谢满禄旧影今夕(四)-梦回圆明园

海岳开襟(张宝成绘)

谢满禄旧影今夕(四)-梦回圆明园

海岳开襟岛远景旧影

谢满禄旧影今夕(四)-梦回圆明园

海岳开襟岛远景现状

谢满禄旧影今夕(四)-梦回圆明园

海岳开襟主体旧影

谢满禄旧影今夕(四)-梦回圆明园

海岳开襟主体近景旧影

谢满禄旧影今夕(四)-梦回圆明园

海岳开襟主体现状

(目前海岳开襟无法上岛拍摄,现状角度与旧影较为接近但有少许差异)

谢满禄旧影今夕(四)-梦回圆明园

海岳开襟主体及叠石

谢满禄旧影今夕(四)-梦回圆明园

海岳开襟主体及叠石现状

(目前海岳开襟无法上岛拍摄,现状角度与旧影较为接近但有少许差异)

1860年圆明园罹劫时,海岳开襟岛上一组建筑幸免于难。同治年间试图择要重修圆明园时,海岳开襟一景奉旨勘查并机密烫样进行修缮,其林渊锦镜殿五间,亦”粘补装修”。光绪二十二年(1896)二月至九月,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还曾三次游至此岛。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均彻底毁于战乱。20世纪20年代中期,冯玉祥所部及40年代侵华日军,曾先后在海岳开襟正楼南侧掘基掏坑,以企挖得金银宝物,均无果而终。海岳开襟圆岛遗址,已于1993年清运渣土,归安补配环岛条石泊岸。岛之四外今为大片荷池。1995年由门头沟龙泉镇投资,在海岳开襟遗址上建成图腾荟萃园,依此来添补经费。2007年拆除后,恢复了遗址的本来面目,延续至今。

————————————————————–

含经堂是长春园中最大的一组建筑群,位于长春园中心地带,四围山水环抱,景群的主体部分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50米,占地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乾隆十二年(1747年)基本建成,后亦总称淳化轩。内设广场、牌楼、毡帐、宫门、影壁、垂花门、大型宫殿、小型斋室、看戏殿、扮戏房、戏台、敞厅、回廊、亭榭、假山,还有买卖街等各类建筑景点30余处。其中轴由含经堂、淳化轩、蕴真斋三组建筑所构成。

含经堂是清帝园内主要游憩寝宫之一。乾隆帝每于灯节后率先莅此,并多次在这里接见民族首领,宴赏外国来使。堂内贮有乾隆《钦定重刻淳化阁帖》和乾隆《西洋楼铜版图》各一套。

淳化轩建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由于事起重刻《淳化阁帖》,故以帖名轩。此轩面宽七间进深三间有前后廊,是一座大型寝宫。淳化轩前,东西回廊的前檐槛窗镶嵌乾隆《钦定重刻淳化阁帖》石刻,左右廊各12间,每间嵌石帖版六页。

蕴真斋面宽七间前抱厦五间后抱厦三间,屋顶覆“全釉青瓦”。蕴真斋内有东西仙楼。

谢满禄旧影今夕(四)-梦回圆明园

含经堂(张宝成绘)

谢满禄旧影今夕(四)-梦回圆明园

含经堂东牌楼旧影

【此照片目前初步判断为含经堂东牌楼,还有部分疑点待更多资料来解答】

谢满禄旧影今夕(四)-梦回圆明园

含经堂东牌楼现状

1860年罹劫后,含经堂景群原乾隆御书“绘月”、“搴芝”两座太湖盆景石,今存中山公园。含经堂各殿遗址的灰土基础,是圆明三园百处景群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钦定重刻淳化阁帖》石刻仅存六件,于1992年清挖长春园湖面时从含经堂西侧湖中出土,字迹清晰,现存圆明园展览馆。从2001年起,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含经堂遗址群进行了全面考古发掘和工程保护。出土了一批形式多样的石、陶、琉璃等材料的建筑构件和铜佛、玉雕、装饰瓷器等各类文物,还发现了当年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的部分罪证遗迹,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

—————————————————————————-

法慧寺,位于海岳开襟北岸长冈之阳坡,庙门西向,是一处寺庙园林。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

法慧寺前殿五间,乾隆十二年(1747)八月外檐悬挂御书”法慧寺”彩色油漆匾。殿内挂”真乘觉路” 匾及”慈慧”、”圆通”楹联一副,为乾隆十九年(1754)御书。乾隆十六年(1751)为法慧寺现做棉木扫金二层塔一对,并配二层托尼座及红油见线贴金供柜,供在殿内明间。乾隆四十三年(1778)奉旨将舍卫城普福宫前之铜鼎移安于此殿前边。殿前有八级青砂石踏跺。

琉璃塔居后照殿西侧别院,为下方上圆三层七级五色琉璃塔,通高23.55米。塔的台基为正方形大理石须弥座,高0.99米,见方5.50米,四周围安白玉石栏杆。下层两级为正方形,见方3.58米,高6.81米,塔檐分别用磛翠色与黄色琉璃砖瓦。中层两级为八方式,对径3.20米,高5.70米,用青色与紫色疏璃。上层三级为圆式,对径.256米,高6.98米,用绿、黄、青色琉璃。塔顶为铜包金覆钟锦罐式,高3.07米。

谢满禄旧影今夕(四)-梦回圆明园

法慧寺(张宝成绘)

谢满禄旧影今夕(四)-梦回圆明园

法慧寺琉璃塔旧影

谢满禄旧影今夕(四)-梦回圆明园

法慧寺琉璃塔现状

1860年罹劫后,因琉璃塔不怕火烧而幸免于难,1900年琉璃塔毁于战乱。本寺前部临岸土山被挖平填湖,西门城关南侧曾成为一处民居点,2000年已拆迁。

原东南转角楼处及西南侧崖下,曾存乾隆帝御书”花雨散诸天”与”爱此清凉窟”石联一副,皆断裂为二。原西山门石匾残件”阐”、”门”二字,曾存西南侧崖下。现石联与石匾皆存于圆明园管理处文物库房。乾隆帝御书”普香界”石刻匾,今存北京西交民巷87号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