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绿树成荫花满园
作为皇家御园的圆明园,既是皇帝发布谕旨,批阅奏章,临朝听政之所,又是一座收藏文物,图籍和珍宝等艺术珍品的皇家博物馆,同时它也是种植各种名贵花木和辟田庐,营蔬圃,以及蓄养各色珍禽异兽的皇家动植物园.
胤禛即位以后,于雍正三年(1725年)对圆明园开始全面的修建,除了增建亭台殿宇之外,更于全园堆山理水,导泉浚池,植树种花,进行大规模的绿化美化建设.雍正对此十分重视,亲自过问树木,花卉的种植情况.暹罗国送来19种果木树,共90株,他亲自谕令要分种于圆明,畅春,静明三园;雍正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730年1月17日)梁州恭进牡丹花种五样和牡丹方一件,他亦令种植在圆明园内,同时谕令”好生培养,待花开结果时,另行上奏”.雍正八年,由福建首次运来北京的番薯苗,也遵旨引种在圆明园内.成为北京地区最早引种的番薯.深居宫中的帝王,为能及时了解农耕,还在园内”辟田庐”,”营蔬圃”.雍正年间的圆明园,已是”槛花堤树,不灌溉而自荣;鸟巢池鱼,乐飞潜而自集”,每当”春秋佳日,景物芳鲜,禽奏和声,花凝湛露”,形成了一片花的海洋,芬芳的世界.到乾隆时,圆明园更是万木葱茏,百花竞放.据乾隆十年(1745年)圆明园<<莳花碑>>载,那时的圆明园”露蕊晨开,香苞午绽,嫣红姹紫,如霞似锦”.二十四番风信咸宜,三百六十日花开似锦”.园内由于常年坚持植树种花,因此每个季节都有开放的应景之花,此谢彼长,”吐艳扬芬,四时不绝”.园内假山真水之间,娇花绿柳,翠竹苍松,农荫遮地,游鱼粉蝶,鸟语禽声,令人赏之不尽.
圆明园中,树木,花卉品种繁多,据记载,各种树木有油松,桧柏,侧柏,马尾松,罗汉松,千松,刺松,白皮松,果松等;柳树有杨柳,垂杨柳,观音柳,青杨柳,山川柳等;此外还有各种杨树,槐树,梧桐树以及桑树,楸树,桫椤树,芭蕉树,红寿带,黄寿带等.另有种类繁多的各种果树:山里红,文官果,山桃,鸳鸯桃,波斯桃,杏树,山杏,柿子树,李子树,栗子树,欧栗子树,核桃树,红白樱桃树,苹果树,软枣,槟子树,梨树,红梨树,锦堂梨,沙果子树,大石榴树,银杏树,榛子果等等.属于藤蔓之类的树木有藤萝,紫荆,爬山虎,山葡萄等.属于观赏性的花木,花卉更是不计其数,其中芍药花就有:沙白芍药,杨妃芍药,粉红芍药,大红芍药,千吐莲芍药等;海棠花分贴梗海棠,朱砂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白玉棠,黄海棠等数种;丁香分白丁香,红丁香和红白丁香;梅花有白梅,红梅,刺梅,黄刺梅,佛梅;梨花分王梨花,红梨花;此外还有百日红,马英花,红白碧桃,兰枝,千叶李,千叶杏,探春花,藤花,明开夜合,珍珠花,小玫瑰,十姊妹,兰芝花,龙爪花,棣棠花,长春花,金银花等等,牡丹在园内更是大量种植.”
圆明园不少景区种植着特有的花木,甚至有的景区以花木作为造景的主题.原名”桃花坞”的”武陵春色”,是以桃花为主.这里”有山桃万株,参错林麓间”.”杏花春馆”,景区内遍植文杏.原名”牡丹台”的”镂月开云”,”殿前植牡丹数百本,后列古松青青,环以杂花名葩”.”天然图画”景区以竹取胜,这里则是翠竹万杆,与双桐掩映,风枝露梢,绿满襟袖.”碧桐书院”景区,庭左右修梧数本,绿荫张盖,如置身清凉国土.书院周围种植有大量梧桐树.御园内荷花甚多,而”濂溪乐处”的荷花最盛,每值”风爽秋初,净绿纷红,动香不已”.”西峰秀色”为乾隆赏玉兰地,景区内”植玉兰十余本,方春花香袭人,宛如香国里”.在”澡身浴德”景区,”竹芦汀,极望沵沵”,更富自然情趣.5 j3 f& D6 n/ i6 M
长春园内,林木,花卉非常繁茂.许多景区山坡上,都种植着各种名贵的花木和观赏树木,如白皮松,油松,云杉,桧柏,银杏等.湖边垂柳,湖内遍植荷花,形成一片绿荫花海.长春园内还置有大量盆栽的观赏树木与花卉,属于树木的有紫薇,椿,金钱松,寿星竹,木槿,棕榈,铁树,翠柏,夹竹桃,石榴树等数十种.不少景区的假山上,满爬着紫藤,葡萄架以及爬山虎等.在一些景区种植的梅花,桂花,牡丹,芍药等多达上万株.整个长春园是绿数成荫,四季皆有应景之花,千红万紫喷吐着袭人的芳香.”淳化轩”四周环山,这里种植着众多的观赏树木和四时应景之花,湖沼之内,遍植红白荷花,到了夏季,更是舒红卷翠,芳香袭人.以盆栽水生花为特点的”茜园”,集盆莲,水葱,荸荠,三河柳,子午莲,菖蒲,凤眼兰,金丝荷叶等一时之胜.”海岳开襟”以白皮松为最盛,与其隔水相望的长山岛上,种植着牡丹,芍药近万株.总之,御园花木四季各有特色.雍正,乾隆两位皇帝对园内四时的美景,写下了不少赞赏的诗篇.
二,禽鸣翔鸟池鱼共欢
在绿树花海的御园之内,还饲养着各色珍禽以及大量的观赏鱼类,据当年入侵圆明园的侵略者描述在咸丰年间御园内还饲养了大量麋鹿.圆明园内饲养鸟类有专门的雀鸟房和育鸟的暖雀鸟炕.西洋楼景区内,为饲养孔雀,建有”养雀笼”.园内除了笼养的禽鸟之外,大片的树林和湖泊沼泽之地,引来了为数众多的仙鹤,天鹅等珍贵的山禽水鸟.其中鹤类为多.园中不少景区是以鹤为名的,如”廓然大公”景区的双鹤斋,长春园”玉玲珑馆”景区的鹤安斋等建筑.”廓然大公”景区内有一个广场,广场建有鹤棚,周围种植大量松树,成为仙鹤的栖息之所.据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记载,每年由于支鹤粮甚多,不得不放鹤,但是由于环境适宜,放出后仍又飞回.御园内的湖泊上也栖息着众多的天鹅,园内群集着众多种类的水鸟.在”澡身浴德”景区的水面上,更是”浴袅飞鹭,游泳翔集”,”鱼跃与鸢飞,如如安乐国”.
圆明园内饲养着繁多的鱼类,据载,乾隆二年(1737年),由畅春园等处,分七次共网得金鱼12150尾,放入圆明园河内,内中有大,小金鱼,鲤鱼,青鱼,白鱼,黑鱼,胖头鱼,嘎呀鱼,鲫鱼,鱣鱼等.雍正年间,称为”金鱼池”的”坦坦荡荡”景区内,更是”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喁唼拨刺于荇风藻雨间”.在澹泊宁静的”濯鳞沼”,专门”育热河美鲫鱼数百头”,”文鳞千许头”.还有建于水中回廊接小亭的”钓鱼矶”,这里”阶下水潺潺,春鲦出水间”.在长春园之”茜园”的三孔桥下,小湖内也饲养着金色鲤鱼数千尾.绮春园内清夏斋平台南侧的水池饲养锦鳞数百头,此处是喂鱼赏荷的佳处.总之圆明三园很多景区都建有鱼池供帝王欣赏,就连帝后最重要寝宫区的”九州侵晏”内”乐安和”的北侧也建有鱼池,直到道光年间才拆除改建成三卷大寝殿”慎德堂”.为饲养金鱼,园内从谷雨到霜降,每天都要向水面投放大量饲料.为了保护园内的鱼类,还规定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偷鱼如盗库”,犯者要杖毙.
全盛时期的圆明三园——巨大的皇家动植物园
本文修订于 2020-04-08 请核对首次阅读时间
本文版权归发布者 @圆明园事务总管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带有Google AdSense标识的推广,已过滤敏感信息,但仍请辨认真伪。
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文章及图片如有侵权,请点击右侧菜单,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