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转载信息
原文作者: | 北京圆明园研究会 |
发布平台: | 微信公众号 |
转载方式: | 署名转载 |
|
转载正文
|
|
|
|
|
|
|
|
|
|
|
|
本文修订于 2021-05-13 请核对首次阅读时间
圆明园是中国皇家园林艺术的高峰,其中包含了多种形式的建筑与园林景观,国内对建筑与园林有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但对园林中船坞的研究存在大量空白,船坞空间的实例虽然较少,但不仅是皇家园林中御舟与船只停放的场所,也是园林中水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圆明园船坞空间的档案资料进行梳理和对比,进而发现船坞空间的统一性和特殊性。中国园林与建筑艺术历时悠久,游赏园林景观是体悟自然、寄情山水的重要过程,园林中的山形水系塑造了独具意趣的自然环境,或步移景异或乘舟泛游,都能领略到古 典园林的艺术之美。皇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舟船游行的体验方式促进了皇家 园林中御舟的出现,从而也产生了专为御舟所服务的船坞建筑。船坞的出现,最早记载于宋代,宋代生产力的及海外贸易的提高为造船业提供了条件,在内河航运的发展和文人艺术审美的渐趋成熟下,催生了专供统治者游乐的御舟的兴盛,而贮存御舟的船坞也应运而生,在北宋年间便有关于船坞的记载,《梦溪笔谈》中《补笔谈卷二》载:“国初,两浙献龙船,长二十余丈,上为宫室层楼,设御榻,以备游幸。岁久腹败,欲修治……于金明池北凿大澳,可容龙船,其下置柱,以大木梁其上。……以大屋蒙之,遂为藏船之室,永无暴露之患。”与之类似,《东京梦华录》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池岸正北对五殿,起大屋,盛大龙船,谓之奥屋。”在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的描绘中,用于藏船的“澳屋”位于画面右侧,悬山顶开敞无门,且由一座大屋和两侧小屋组成,从《梦溪笔谈》中得知,龙船的尺寸达到二十余丈,可见船坞本身的尺寸也是十分高大的。在明代通州,也曾有过停泊皇家船舶的船坞,据《钦定日下旧闻考》记载:“原通州城北五里有黄船埠河水潆洄,官柳荫映。永乐中设黄船千艘,以其半轮往江南织造,俗名黄船坞。”黄船坞在明朝时期就是专为皇室而服务的,不仅停靠了御舟,还是皇室的码头,由南方运送而来的物资由这里送往京城;而黄船坞作为通州八景之一的“柳荫龙舟”,也具备园林的属性。在其后的历史变迁后,黄船坞被移至天津,仍以旧名命名,清代,《光绪通州志卷一 山川》载:“黄船坞按黄船移置天津,今士人犹仍旧名。”又有《长芦盐法志》中:“乾隆二十六年,巡监御史金辉奏明:改建坞房六座,每座九间,备贮船只。坞前立石闸,以司启闭,水浅则闭闸,蓄留水涨则启闸,御舟出入坞房,即现开内外壩,随开随闭”,此段文字记载了黄船坞在天津的的改建工程,并详细介绍了船只进出入船坞的过程,是研究船坞,比对皇家园林内船坞的重要资料。清代《潞河督运图》中有对黄船坞的描绘。黄船坞停靠了多艘南巡的御舟,有“安福舮”、“翔凤艇”、“行春舫如意舟”等等。游船御舟的发展同样遵从于园林的发展规律,在明清渐趋精致的园林艺术中,为了适应园林环境,御舟的船体也逐渐精致起来,船坞也与其相统一。在皇家园林中,圆明园作为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利用地形的布局和水面的运用,形成了理想的山水构图环境,园内水域开阔,也为御舟的使用奠定了基础。曲院风荷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是一组包含船坞建筑的园林组合,称“南船坞”其开间十三间,船坞门朝东,游船可经由此处进入福海。南船坞相对独立,与曲院风荷主体院落隔湖相望,相对开阔的湖区环境源自模仿杭州西湖同名景观所致。南船坞主体建筑为悬山顶,北侧与南侧略有不同,从乾隆九年(1744 年)的《圆明园四十景图》中可知,靠南一侧二层设置了支窗采光,一层为实墙,北侧一层与二层并未见到开窗,而根据乾隆三十四年(1778 年)和四十七年(1782 年)曾有拆瓦头停并拆盖前廊的记载。四宜书屋在乾隆时期改建为安澜园,因此档案中也称此处为“安澜园船坞”,安澜园位于福海北部,是园中最大的船坞之一,从同治十二年《总管内务府奏拆卸藏舟坞等处木植请旨档》中和《钦定日下旧闻考》:“查圆明园现有船坞四座,每座十三间”、“……西峰秀色往东,东西船坞各二所,北岸为四宜书屋,五楹即安澜园……”,可知东南一侧共由四座大船坞组成,由故宫博物院藏《长春园绮春园圆明园三园地盘河道全图》和《圆明园四十景图》所示,每开间做四扇窗,但采用支摘窗的样式,并在檐下设置可采光的横披窗,在支摘窗外层使用木板。船坞尺寸有:“檐柱各高一丈一尺五寸,径一尺;金柱各高一丈五尺三寸,径一尺一寸”。船坞主要停靠园中御舟,乾隆四十年造办处活计档载:“……传旨安澜园船坞翔凤艇上……”可知御舟翔凤艇停泊在此船坞处。四宜书屋船坞中在雍正时期还供奉了神牌,雍正十一年(1733 年)造办处活计档记载:“旧船坞现供奉风、云、雷、雨之雨神牌上字号错了,着照此牌样式另造一牌,改旧字样,得时供在旧船坞。”由上可知,船坞空间的功能并非是单一的,也可能与祭祀活动空间相结合,同时,可见道教水神信仰对船舟出行的一定影响。藻园位于圆明园西南角,并不属于圆明园四十景,是乾隆中叶新建的一组园林景观,是帝后出入圆明园至西郊诸园的交通节点,有自畅春园而来的水路,也有至清漪园和万寿山的御道,如乾隆二十一年穿戴档:“……至寿萱春永请皇太后安毕,……乘四人亮轿出船坞门,至万寿山游行毕,回来,进藻园门内乘船……”,后或至汇芳书院、西峰秀色、慎修思永、同乐园等处换服,或至九州清晏用膳休息等。据乾隆三十年(1765 年)造办处活计档记载:“……传旨藻园十三间楼下扇面墙三面著于士烈等画钦此。”可知藻园船坞形式为十三间楼。藻园船坞遗址
万方安和位于后湖西侧,是一处造型独特的卍字型水轩,其船坞偏于一隅,由乾隆五年十一月:“……将藏舟坞匾挂在万方安和船坞。钦此。”坞名“藏舟坞”,船坞悬山顶,和曲院风荷类似,万方安和以其独特的建筑造型构成了鲜明的主题,四周山水退居次要,船坞也脱离于主体院落相对独立,正如乾隆诗中言:“回廊面面各标胜概,曲折向背辄复不同……”四周佳景如胜,船坞作为功能性建筑让位于园林整体服务,并退让于西侧山体之后,通过盖板桥与湖相连,塑造了南向开阔的景观序列,与曲院风荷荷花池和船坞有相似的造景手法。圆明园四十景图-万方安和
方壶胜境位于福海东北,主体为一处寺庙园林,等级较高,档案中记载较少,在《钦定日下旧闻考》中有:“方壶胜境上下各五楹,南建坊座,二其北楼宇为哕莺殿,又北为琼华楼,哕莺殿东为蕊珠宫,宫南船塢後有龍王廟。”船坞悬山顶,带脊兽,且采用红墙绿色构架的结合,可见船坞的样制与方壶胜境是统一的。平日里游船多从西边安澜园方向游来,经过迎薰亭停靠,或驶进船坞,或从南边板桥处驶入福海。圆明园四十景图-方壶胜境
天宇空明位于方壶胜境以北,位于圆明园东北一隅,由《长春园绮春园圆明园三园地盘河道全图》可知,船坞十三开间,在整体天宇空明东部一侧。鉴园位于长春园东南部,与如园相毗邻,鉴园有船坞一座,《钦定日下旧闻考》记:“……臣等谨案鉴园之后有船坞”,鉴园船坞同时也是长春园唯一的船坞,据乾隆五十六年档案中记载:“……拆砌后檐墙船坞一座十三间,拆瓦头停……”可知鉴园船坞为十三开间。鉴园船坞同样停靠了“飞云船”、“画舫”、“青雀舫”、“安济航”等御舟。乾隆常在同乐园进晚膳后乘船游行,长春园是游行的首要选择之一,游毕后回九州清晏休息。绮春园后湖北为松风萝月,是绮春园北侧临近界墙的位置,建筑分布较为分散,此船坞坐西面东,建于山间,向东可进入后湖。此处也是绮春园御舟“般若观”和“浮汉槎”停靠的地方。位于后湖西侧,绮春园第二座船坞,其朝向为南北朝向,南侧接长河。圆明三园中共有船坞九处,其中圆明园六处、长春园一处、绮春园两处。我们能看到圆明园中的船坞承担了水路交通的重要功能,专事于贮存船只,其常采用悬山顶设计,且多数面阔较长,平面因此呈现长方形,与细长的船只尺寸相适应。船坞在山墙一边开门,三面临陆一边面水,供船只自由出入。其中,船坞常以“藏舟坞”命名,不仅起到了保护贮存御舟的意境,也从侧面表明船坞本身的隐秘性。圆明三园中的船坞建筑依照建造位置和园林的位置关系,有两种不同的类别:第一类是单独设立,远离主体院落,让位于主体院落的景观轴线,如曲院风荷的船坞,设置于荷花池的南侧,为金鳖玉蝀桥提供了良好的视域,南北荷花池同样丰富了近景景观;万方安和船坞置于主体建筑的西侧,卍字形的独特形制赋予了其成画般的长轴视角,四面砂山起伏环抱,南侧湖面拉远了与远景十字亭的距离,无论南北都互为呼应;方壶胜境船坞于东南处设立,由于整体等级较高,船坞并未与建筑群相接;松风萝月和喜雨山房均为绮春园三十景之一,绮春园均为小型园林组成,因此两座船坞也分布在与圆明园福海相交处的入园口处。第二类是与建筑群相结合,船坞本身就与其余建筑产生联系,如藻园船坞,藻园是去往三山的陆路和水路的必经之处,因此交通功能十分突出,而且藻园也是园外进入圆明园水路的入口,船坞成为整个组群的中心,帝后常于此换乘画舫入园,西侧和东侧的园中园共同组合成功能丰富的整体,既有赏景的敞厅、亭榭,也有读书的书屋,为皇帝在此歇脚、听琴、读书;鉴园船坞也是与园中园相结合的一组船坞景观,将赏景的抱厦敞厅与船坞组合起来,突破了原有船坞的封闭格局。同样,不同的船坞也有相同的特点:船坞为了适应御舟尺寸,高度和深度都很大,所以均建造较为隐蔽,少有单独作为造景的主体,多位于山体背后,以局部遮挡弱化整体船坞体量,形成节奏变化。曲院风荷船坞在山后部,以藏为主;藻园船坞为十三间二层楼,如此较大的体量建筑在设计上,不仅将其船坞口与院落整体面向相背,回避了进入藻园观景的视线方向,且建造了粹藻楼用以遮挡了船坞的体量,整体院落的立面形式达到了统一;安澜园四座船坞在其南侧也有地形进行遮挡,福海北侧的景观沿线旷奥交替,既交代了福海以北的远景,也不致于太过突兀;万方安和船坞进一步隐蔽,船只通过需要经过木板桥;方壶胜境与藻园类似,其本身已处于福海东北位置,靠近界外,为了弥补西侧和南侧船只经过的景观视角,船坞坞口也向北开启;鉴园与天宇空明船坞临近界墙,船坞都靠近边界,被山体遮挡部分,迎合自西侧而来的游船;绮春园两座船坞同样均位于山体之间。综上所述,圆明三园中的船坞空间是园林空间中独具特色的建筑类型,其形制与规模与御舟相适应,以悬山为主,开间众多;船坞分布与园中自然山水结合,掩于山体后,注重对船只的贮藏和保护;对船坞的表现多避开坞口空间,注重立面整体性;船坞在整体园林景观塑造过程中,通过在远景位置达到藏与露的结合,扮演着延长景观轴线的作用;船坞功能处承载必要的贮藏功能外,有时与敞厅结合,有时也是敬神的场所,并非功能单一。因此,对皇家园林中的船坞建筑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去发现古建筑的特殊性,船坞作为功能性的建筑并未受到足够的关注,尚需进一步的研究与发现。 本文版权归发布者 @
圆明园事务总管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带有Google AdSense标识的推广,已过滤敏感信息,但仍请辨认真伪。
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文章及图片如有侵权,请点击右侧菜单,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