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概况
文物名称: | 画高宗御笔秋花诗 |
文物类别: | 纸本设色 |
文物年代: | 乾隆年 |
原藏地点: | 圆明园 |
流散时间: | 1860年 |
现藏地点: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回归途径: | 尚未回归 |
回归时间: | - |
文物简介
本文修订于 2021-02-26 请核对首次阅读时间
张若霭是清代三朝重臣张廷玉之子,皇帝亲封的内阁大学士,是典型的御用文人画家,地位极高,所作多与宫廷相关。可能是因为只活了34岁,留下的作品并不多。
《高宗御笔秋花诗》作于1746(乾隆十一年)秋七月,是以皇帝的《秋花诗》为题创作的圆明园茹古涵今景致。园中鸡冠、秋葵、雁来红、菊、红蓼、凤仙怒放,一片缤纷灿烂,百花竞艳,富丽堂皇,一派皇家景象。亭台楼阁用的是传统的界画绘制方法,吸取了西洋画的某些透视方法,较之传统中国画更具立体感。但仔细观察却会发现房屋与花卉的比例并不是真实的比例,既不是西洋画的焦点透视,也不是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应是为强调群芳争妍的盛况而刻意做这样的安排。作为大臣和宫廷画家是不自由的,他们的创作必须为皇帝和宫廷服务,艺术的自由精神必须深深埋藏起来。正因为皇帝的诗是《秋花诗》,张若霭在绘制这幅画的时候必须强调“秋花”的主题,所以在整幅画中,居于画面核心位置的“秋花”便被有意放大,无论是建筑物还是树石都成了“秋花”的衬景。这就是为什么这幅富丽堂皇的画看上去有些怪异的主要原因。从另一个角度看,张若霭这些天子近前的画家无论是素养还是绘画技能毫无疑问都是一流的,创作态度也必须是一丝不苟的,来不得半点文人画的率意和张狂,所以宫廷绘画都具有耐看的特征。
本文版权归发布者 @圆明园事务总管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带有Google AdSense标识的推广,已过滤敏感信息,但仍请辨认真伪。
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文章及图片如有侵权,请点击右侧菜单,联系我们删除。